
财经资讯网探讨书画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与自然之美相融合
在与林木先生的通信中,我深刻体会到了他对待艺术界争论现象的态度——“存异不求同”。这位著名美术理论家认为,艺术界内外无论古今中外,总是存在着纷争不息的批评与反批评、讨论与辩论。双方或单枪匹马,或拥众结派,或居高临下侃侃而谈,或慷慨激昂咄咄逼人,或引经据典针锋相对,或冷嘲热讽气急败坏,唇枪舌剑白纸黑字的“笔墨官司”与“口水仗”打得不可开交,有时甚至恼羞成怒诉诸法律。
争论双方似乎竭力追求一个相同目的——辨明“是”与“非”,“正确”与“谬误”。然而,这种态度忽略了标准不同、立场不同、知识结构不同的客观差异。因此,要得出一致结论是不可能的。评论不是结论,而是一种多角度看问题的说法。两个人的观点就有两个角度,大家可以从这些角度上去观照问题。
我赞赏林木先生这种观点,因为在实际问题上,背景各异的辩论双方很可能永远达不成共识,即谁也说服不了谁。而且,从某种程度上说,大凡艺术问题根本就不存在谁对谁错孰是孰非,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标准不同。而众所周知,艺术标准,无论古今中外,无不因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千差万别而千差万别。
以中国书画界为例,比如真伪鉴定之争、形似神似之争、南宗北宗之争、碑学帖学之争等等。这些建议表面上的结果似乎都没有结果,更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出面做出终审判决。但笔者认为,这些表面上的"不了了之"---"存异不求同"本身就是最正常最完美的结果。
这样的功过固然可以有多种评价,但林木先生提倡的是文艺方针中的百花齐放百家爭鸣,以及具体論述筆墨官司,有比無好。这确实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,因為實踐證明,如果想讓藝術百花園繁榮昌盛灿烂辉煌,就必須允許「百花齐放」、「百鸟爭鸣」,絕對不能只有一花獨放、一鳥獨鳴。在我看來,林木先生說過要停止與人辯論,并非是不聲音,而只是不要爭執。如果你喜歡「独鸣」,那也是正常;如果你偏愛「爭鳴」,那也是正常。不過,如果唯我獨尊,只能聽颂歌坐轎子動輒與批評者對簿公堂逼人道歉賠錢……就不太正常也不太可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