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语资讯

产品包装设计工艺难点探究柴窑烧造的挑战所在

政府对砖窑生产的禁烧令,导致无松柴可供;2. 每次烧制需近2000斤松柴,成本高昂;3. 烧制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协作,尤其是桩师傅的几十年成功经验不可或缺。禁止凑合人手操作,不得轻易点火。

揭秘柴窑与现代方式的内在差异?

景德镇之所以称为“柴窑”,是因为其烧制瓷器使用松柴。过去,这项技术由家族和行帮垄断,并通过口传而非书面形式传承。每次准备烧制前,都必须请专门人员检修,以确保外人无法操作。一座小型窑炉需重建60-80次,每公斤瓷器制作时需消耗2-3公斤松柴,而大型蛋形窑一次可处理10-15吨日用瓷器,消耗25-40吨松柴,小型窑则需要更高比例,更高成本。此外,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意搭建炉子就可以制作出瓷器。

为了保护森林资源,在50年代末期景德镇改用煤、油时发现祖辈留下的配釉不适应新燃料条件下的大温度环境。在此期间,一些关键词值得注意:粘度和阴黄釉面。这两者反映了燃料变化后温度曲线和材料元素发生变化的情况。古老石灰釉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,之后发展成石釉,又称5311釉。

在古代釉水中含有天然氧化物,这些氧化物会在部分胎釉接合处形成一条红色线条,这是一种特征。在古代老式柴窑中,那些氧化物并不是问题,只是在老式炭火中可以有效销毁,同时创造出白里泛青玉质效果,使作品显得既巧妙又神奇。

相比之下,煤、气、电等现代燃料无法复现这样的效果,即便使用计算机控制温度也只能解决“粘度”问题,而无法完全模仿古典技艺。

由于具有较高机动性,只要掌握基本原则,其余结果将视为随机效应的一部分。这也是人们喜欢以这种方式进行陶艺创作之一致体验,因为每当出炉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。